行业观察|8.7%全球回收率,塑料产业到底卡在哪儿
2025-07-07
文章详情


K2025将于10月8日-15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循环经济”是本次展会的重点之一,在展会开幕前,我们关注到当前塑料循环经济的状况如下:

20250707.png



世界正经历着原材料及回收利用的挑战,每年消耗的原材料超过1000亿吨但所用原材料中超过90%未得到回收。这是由欧洲投资银行(EIB)提出的。二氧化碳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给企业带来了额外压力,使得它们更谨慎地管理资源。


循环经济被视为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因素。管理咨询公司Material Economics的分析表明,到2030年,通过再生材料循环,欧洲可以节省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相当于当前排放量的8%。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预测,从长远来看,通过循环经济,可避免45%的碳排放


这一转型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根据咨询集团安永(EY)的估计,使用二次原材料可将能源消降低20%至90%,节省大量水资源,并且每年可为欧洲企业节省高达4650亿欧元的材料成本。国际劳工组织(ILO)也作出预计,到2030年,企业向循环经济的转型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700万至800万个新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循环经济不仅在生态上有意义,在经济上也同样合理。



塑料工业:亟待加速发展的工业


塑料工业在这场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据欧洲塑料协会(Plastics Europe)统计,2023年全球塑料产量达4.138亿吨,但回收材料的比例仍然很低:仅有8.7%的塑料被回收,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机械回收实现的,而更多塑料则是被焚烧或填埋。尽管再生料蕴含着巨大潜力,但回收比例仍然很低。再生料的生产所需能源明显少于用化石原料生产新产品,能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回收料的使用提高了供应安全性,在地缘政治危机频发的时代,这一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回收在技术上要求很高,而且通常比生产新塑料成本更高。毕竟,消费后的塑料需要经过分类、清洗和预处理。此外,法律要求严格,高质量的回收料稀缺,许多流程能耗高,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与新塑料相比,生产成本更高。“但没人愿意支付更高的成本,”K展会咨询委员会主席Ulrich Reifenhäuser强调,“塑料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们比其他材料好得多,但向循环经济转型需要资金,没有监管要求,成本问题就无法解决。”然而,对于如何实现向功能完善的循环经济转型这一问题,各国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



亚洲循环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


亚洲占全球塑料产量的53%,是主要的生产方,也是塑料废弃物的主要来源。虽然一些国家追求雄心勃勃的回收再生策略,但其他国家甚至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


中国循环经济举措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塑料废弃物的最大进口国,如今该国正在重新规划其道路。通过实施政策,中国已停止进口未分类的塑料废弃物,并正在推动自身回收结构的扩张。十四五”规划聚焦于现代化的收集和分类系统,并促进机械回收和化学回收。


到2035年,该行业的目标是实现大部分去碳化,并过渡到材料循环利用。随着“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该法律要求企业回收并安全处置特定产品,并建立了国有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旨在中央控制这一转型。


日本和韩国:系统推动技术发展


日本和韩国是循环经济领域的先驱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明确的政策目标和早期采用的立法。在日本,“容器和包装回收法”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要求企业参与回收和再利用系统。这一法律得到了2022年通过的“塑料资源循环法”的支持,该法促进了再生材料的使用,并为塑料产品制定了详细的回收计划。


韩国则通过其新的“促进循环经济社会转型法”(APTCES)采取了系统性、以技术为导向的方法设定具有约束力的回收率,对可持续产品设计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难以回收的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此外,对于希望将新回收技术推向市场的企业,暂时免除相关限制。


与欧洲不同,这两个国家更注重明确的责任划分、实际操作以及有针对性的创新资金支持,而非详尽的法规。这种方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例如在垃圾分类和节约资源方面,各方都承担起了广泛责任。


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循环经济为何步履维艰?


在印度,“塑料废弃物管理规则”(PWMR)要求企业回收塑料废弃物。尽管这一举措至关重要,但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各地区执行规则的差异仍是全国范围内实施的主要挑战。越南也面临类似问题,该国于2022年引入了延伸生产者责任(EPR)法,要求制造商和进口商确保其产品的可回收性。


泰国的“2030年塑料废弃物管理路线图”旨在到2027年实现100%的塑料废弃物回收或能源化利用。印度尼西亚虽然有一些地方性倡议,但缺乏全面的国家战略。其中一个目标是到2040年大幅减少最终流入海洋的塑料废弃物。


尽管这些国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废弃物管理的地区碎片化和基础设施缺乏,继续构成重大挑战。提高公众意识并加强行业参与将是这些措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IMG_2948.jpg



总结与展望


循环经济对塑料行业而言,既是义务也是机遇。亚洲将国家法规与技术攻势相结合,或是对市场无形之手的信任。


每种循环经济模式都有其缺陷:监管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但可能导致过度官僚化和缺乏投资。为了避免转型放缓,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使投资于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的塑料更具吸引力,减少因审批程序过长而导致的繁文缛节。


中央控制的策略能迅速取得进展,但存在效率低下的风险。有一点是明确的:没有更高的回收率和更多的再生材料,循环经济仍面临挑战。



注: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86 18819721479

(工作日 7×24)